华体app官网下载安卓V.6.55.40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APP下载
在岱岳区焦家庄西瓜基地里,一个个圆鼓鼓的小西瓜错落有致地挂在秧苗上,农民们正忙着采摘,这茬西瓜比普通西瓜早上市一个多月,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在价格上也占足了优势。这种新品种西瓜一般在3斤左右,俗称“迷你”西瓜,今年,当地实施了“配方施肥”新技术,使用特定的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环境,杜绝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解锁了种瓜“新姿势”,采用吊秧技术,将西瓜藤牵引向上生长,这样栽培出来的西瓜着色均匀,没有阴阳面,糖度分布均匀,瓜皮薄,很受市场欢迎。
华体app官网下载安卓央视网消息:海关总署近日公布,2024年一季度,我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的进出口是3.08万亿元,增长2.7%,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0.3%。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1.6万亿元,增长2%。其中,中间品出口增长2.1%,占我国中间品出口总值的31.7%,电子元件类、劳动密集型中间品出口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同期,我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1.48万亿元,增长3.4%。其中,以金属矿砂、能源产品为主的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2.8%,占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总量的42.3%。中间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充分说明了区域内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一季度,我国外贸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进口246.9亿元,涉及税款减让6.7亿元,分别增长35.3%、38.7%,惠及企业4320家。从出口方面看,1.8万家出口企业申请了RCEP原产地证书,涉及货值639.4亿元,增长2.6%。有729家经核准出口商自主出具RCEP原产地声明,涉及货值24.1亿元,增长12.6%,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记者4月14日从国铁集团获悉,2024年以来,中欧班列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运量持续强劲增长。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541列。运量增长的背后首先是中欧班列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新开通哈尔滨至荷兰蒂尔堡、石家庄至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青岛至俄罗斯莫斯科等中欧班列线路。开展中欧班列西安、重庆、义乌至格鲁吉亚波季、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南通道运输测试,经南通道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列,同比增长200%。同时,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提升口岸运输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西、中、东三大通道运量同比分别增长8%、14%、8%。其中,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量均超过1800列,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802列。中欧班列运输品质不断提升。西安与德国杜伊斯堡、成都与波兰罗兹间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稳定开行,一季度累计开行65列,中欧班列西安始发2024年开行数量超过1000列。截至3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2017年9月起,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型列车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以时速350公里,打造了世界高铁运营速度的新标杆。现在,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正加紧研制,样车计划年内下线。CR450动车组的研制是在2017年下线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的基础上又一次技术突破,列车运行时速将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CR450科技创新工程自2021年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17项新技术部件样机研制。搭载CR400综合检测列车开展57项科研试验,创造了动车组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和隧道交会时速840公里新纪录。近期,花旗银行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高盛近期也发表研究报告称,因制造业表现强劲,上调中国一季度及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清明假期人均旅游支出第一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假期国内跨区域流量、旅游出游人数均较2019年实现双位数增长。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经济学家韦辉廉表示,进一步的积极信号包括,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对中国游客实施更多的免签入境规划,劳动节黄金周假期的国际航班预订量攀升。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商品消费中,通信器材、娱乐用品同比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主要受春节假期中探亲访友聚餐、线下娱乐活动增加的提振。汽车及家用电器同比增速也有回升,主要因为年初汽车厂商及家电品牌集中开启降价和促销的相关活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餐饮、旅游、住宿这些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恢复。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部分地区在发放消费券,居民消费能力有所提高。在广西,随着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来临,不少外籍游客从临近的越南跨境来到广西体验游玩。4天假期,广西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0万人次。4月11日至14日,与越南芒街市一河之隔的广西东兴市迎来旅客流量高峰。据东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供的数据,广西“三月三”4天假期时间里,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0.42万人次,其中,出境5.15万人次、入境5.27万人次。中越友谊大桥上,许多外籍旅客在排队候检,从越南来中国感受“三月三”。为应对高位客流,东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及时增派警力,有序开满查验通道、设置外国旅游团等专用通道,引导旅客有序候检,确保口岸高效通关。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新开工5台核电机组。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4333.71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了解到,未来将用于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主发动机,近日完成了单台发动机的第15次重复试验,累计点火起动30次。这是我国点火试车次数最多的液体火箭主发动机,为后续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首飞奠定了基础。
华体app官网下载安卓近年来,壮族服饰以其鲜亮的配色、时尚的设计频频出圈。在刚刚过去的广西“三月三”假期,身着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共同欢庆这一民族传统节日。“95后”广西女孩李梦近日告诉记者,她钟爱新国潮风穿搭,除节庆日外,日常生活中她也喜欢穿壮族彩绣服饰。“我有一套纯手工绣的壮族服饰,500多元人民币,也有便宜一点的,日常换着穿。”李梦称,以前大家更多是在节假日穿,或者是作为一种演出服饰,如今壮族服饰已逐渐变成部分人的日常穿搭。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服饰的传承已逾千年。南宁武鸣区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该地区的壮族喜穿蓝色衣衫,服饰有深蓝、浅蓝、白蓝相间等,女装加以花边装饰,纷繁漂亮。武鸣壮族服饰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兰珍称,她从小就跟着外婆学习刺绣,并摸索出了彩绣技法。即在平针基础上,使用套针来表现图案色彩的变化,使色彩深浅融汇,绣样更加精美。然而随着工业绣花逐渐兴起,手工刺绣没落,很多人都不再从事刺绣,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外婆临走前叮嘱我,一定要把我们民族服饰传下去。如果我不做,可能这个手艺就要失传了。”她说。陆兰珍回忆,2011年,当时60多岁的她动员两个堂妹重新拿起绣花针。“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口袋里只有十几块钱可以拿出来买绣花线。”陆兰珍说,在家人和时任武鸣县(现为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周英举的帮助下,她坚持了下来,并于2013年成立了纳福彩绣手工坊。如今,纳福彩绣手工坊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48个人。陆兰珍称,为传承壮族服饰及彩绣技艺,她每年会开设4-5次纳福彩绣培训班,每个班大概五六十人,“班上三分之二的学员都是年轻人,现在不仅是学员年轻化,在我们的改良下,穿壮族服饰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在壮族服饰传承这条路上,陆兰珍已坚守了半个世纪。她告诉记者,壮族服饰在花纹上较为讲究,小孩子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宝剑、宝葫芦等纹样;青年人所用纹样有芙蓉花、石榴花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深红等厚色,纹样有祥云、寿字、狮兽等。为了让壮族服饰被更多人喜爱,陆兰珍对传统壮族服饰进行了几次升级。她大胆尝试,在布料的选择上用鲜亮色,并将民族元素和时尚设计相结合,让壮锦“靓”起来、“潮”起来。当前,民族服饰成为日常穿搭的潮流不仅在中国国内兴起,也“潮”到了海外。在美国留学的女生身着汉服、梳着中式盘发参加毕业典礼;“90后”女孩穿着中国传统民族服饰走上欧洲街头。“以前感觉壮族服饰很沉闷,最近这几年在‘三月三’期间,我看到很多人穿的壮族服饰配色很亮眼,花纹也很精美。”“00后”壮族女孩杨婷告诉记者,热爱舞蹈的她很喜欢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在展示舞蹈的同时,也给大家展示我们的民族服饰,觉得很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