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网上黄金城V.5.88.74_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中新网杭州4月22日电(奚金燕郑宇航孟碧辉傅宇婕)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既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自通车以来,打通了沿线民众的共富之路,为乡村发展添动能。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起于湖州德清境内的练杭高速公路新市枢纽,穿越杭州西部,止于绍兴诸暨境内的杭金衢高速公路直埠南枢纽,全长约149.2公里,串联了练杭、杭宁、杭长、杭徽、杭新景、杭金衢、诸永7条高速公路,由湖州段、杭绍段组成,于2020年12月22日正式通车。项目实现了集杭州中环、杭州绕城西复线“双环线”为核心的交通网,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环杭州湾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杭州绕城西复线经过的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拔山村拥有400多年种茶史。在这里,“拔山隧道”穿山而过,使拔山村联通高速,茶园的发展也走上了高速路。2022年,拔山村获“2022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成为富阳首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拔山茶叶市场的年交易额已突破3亿元。杭州绕城西复线杭绍段运营单位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杭州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杭州南管理中心”)数据统计,2024年,杭州绕城西复线杭绍段的日均出入口流量超3万辆次。开通三年,节假日累计免费通行车辆达117.5万辆,累计减免通行费6175万元。“拔山高峰溢富春,一锅春茶香杭城。”得益于绕城西复线的通车,近几年从全国各地往来拔山越来越方便,拔山的茶叶也随着车流,源源不断走向全球。“我们大地村凭借着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依托长三角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富阳北收费站出口周边选址并开辟了一块总面积2300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露营项目基地——鹿鸣大地,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富阳区大地村村委书记说道。据悉,今年以来,大地村对闲置荒山的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模式,引进了农文休闲为主的露营地项目,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与经济价值,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该露营基地自建成以来,大地村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整体经济提升10%,带动了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位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瓶窑西收费站出口的杭州市余杭区樱花谷乐园也是周边一大热门旅游景点。春暖花开时,各地游客下高速后便可直接欣赏到“落英缤纷”的景色,漫步在园内曲折道路间,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园区负责人介绍,樱花谷地处山间,坐拥6座山头和2座山谷,总面积达千亩,园内种有6万多株樱花树,花期长达45天。“西复线开通前因交通不便,来这边的游客不多。开通后为我们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安徽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余杭的浪漫樱花节。”沿着高速去旅行,交旅融合促发展。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把星罗棋布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串联起来,打造了一条“黄金旅游专线”高速,构建起全域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挥高速公路资源优势,推进‘交通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特色、高效、生态、品牌为重点,坚持科技赋能、深化志智双扶,推动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营造乡村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杭州南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完)
澳门网上黄金城中新网澳门4月22日电 (记者 戴梦岚 陶社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简称“中葡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22日上午在澳门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开幕。本届部长级会议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部长级会议、《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24—2027)》签署仪式、中国—葡语国家企业家大会等。部长级会议将明确未来三年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中葡论坛于2003年10月在澳门创立,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承办,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等9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澳门是中葡论坛永久举办地。论坛成立21年来,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达到2023年的2209亿美元,其间增长了20多倍。(完)
澳门网上黄金城中新网宁波4月20日电(林波)“在我守塔的岁月中,除了与海浪、海风相伴外,还有床头的书籍,阅读让我不再孤独。”4月20日,第五代灯塔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洛迦山灯塔助理副灯塔长叶超群在七里屿灯塔举行的2024海上读书会上如是说。第一代守塔人叶来荣、第二代守塔人叶阿岳、第三代守塔人叶中央、第四代守塔人叶静虎、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从清朝光绪年间到如今,叶家五代人,已经在海岛上孤独地守望了百余年。时间回到19世纪80年代初,彼时英国人在东海白节岛上建成灯塔,渔民叶来荣成了中国第一代灯塔工。而后,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叶家后人相继接力,守望灯塔。叶超群解释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祖辈那般艰苦,航标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不少灯塔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有一样没有改变,就是孤岛上的生活依旧单调乏味。“人工智能的出现,让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看’,也能够‘听’,更能与他人一同互动,开展‘沉浸式’阅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赵淑萍在该读书会上提出,要利用人工智能给予的优势,享受丰富的阅读方式,同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我依然热衷纸质书,但是也会用手机听一些网络小说。”在叶超群看来,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沉淀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作为一名守塔人,我特别开心能在灯塔上亲历这样一场心灵的洗礼”。当日,在这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七里屿灯塔上,来自各地的读者们翻阅着书页,聆听着守塔人的故事,感受着海洋气息,体验一场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一本好书就是一座闪亮的灯塔,让我们在茫茫大海不至于迷失方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海燕表示,在灯塔旁,听到海浪拍岸的涛声,感受到了灵魂碰撞的震撼,还有守塔人的高尚境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组织人事处处长黄敏表示,这场海上读书会的举办,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环境和体验,不仅是对阅读的颂扬,更是对精神灯塔的致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