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公司官方网站V.8.73.74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中方愿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习主席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治理等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一一作出阐释,表达了中国一如既往促进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洞察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彰显出大国领袖宏大的胸襟格局、深厚的天下情怀,引发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强烈共鸣和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受到阻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经济各有各的难处,也在探寻各自的解决之道。但在各类解题方案中,绝不应有“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这种既损人也不利己的做法,只会人为割裂世界的联系,是开历史倒车。各国发展受到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在更大范围内扬长补短,发挥好经济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应用市场、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国应该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视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不应该视为风险,应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把握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技术等重要机遇,创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支持知识、技术、人才跨国流动。“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世界好,中国会更好。”习近平主席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经历改革开放后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而世界的发展,也为中国在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提供了丰沃土壤。中国深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意义,将继续做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实干家、行动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有效、有为的全球经济治理。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方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确保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既关乎两国人民,又牵动世界。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一贯原则立场,指出“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强调“中国将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为引领中美关系发展提供重要指引。面向未来,中方愿同美国政府保持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12月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局在朝阳大悦城开展超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灭一体化现场会及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商场人员迅速疏散逃生。图源: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现场会结合防消联勤八项措施,分为培训自防自救力量和消防安全宣传、测试固定消防设施和检查防火门、检查疏散通道和清理可燃物以及检查消防车道和举高车作业面4个点位进行示范展示。现场会结束后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工作。演练模拟朝阳大悦城6层某餐饮商户因在后厨操作不当引发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处置,中控室值班人员按照“一点报警、多点联动”应急机制,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调集7部消防车、50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消防站迅速调集周边大悦公寓、世丰大厦等单位微型消防站共同到场处置火情,多途径开辟救生通道、强化现场破拆、排烟、搜救等实战化科目,最大化锻炼初到场力量第一时间处置能力及增援队站间的协同配合,经过近20分钟紧张有序的处置,演练结束。据了解,本次演练坚持“全过程、全要素”处置理念,按照接警调度、火情侦查、力量编成、疏散救人、火灾扑救等环节展开,重点检验了微站联动、消防站初战控制、共同协作等实战能力。下一步,朝阳区消防救援局将持续推进联勤联调联训联战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灭火救援技战术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防消联勤工作质效,全面提升队伍训战基础和应急救援综合实战能力。编辑 甘浩校对 张彦君近日,山西长治,受冷空气影响,太行板山迎来降雪。雪漫太行,云海翻腾,群峰若隐若现。松林之间雪花层叠,翠色与银白交织,让人流连忘返。放眼望去,山峰仿若披上一层洁白的银装,白雪与连绵起伏的山峦融为一体,如梦似画,美不胜收。 太行板山位于武乡县和黎城县交界处,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花儿垴海拔2008.5米,素有“群峰壁立太行头”之称。(李庭耀 孙兵兵 杨禹 制作 张立程)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华灯初上,新近通车的澳门大桥如同蛟龙,蜿蜒于古称“镜海”的海面之上,为澳门城市夜景增添一抹亮色。回归前,澳门仅有两座跨海大桥,如今,4座大桥横跨海面,连接澳门半岛和离岛,共同构成澳门标志性的“镜海长虹”景观。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回归祖国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强的时期。”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澳门GDP由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长到2019年的4445亿澳门元,保持年均11%的增长率,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澳门2023年GDP增长高达80.5%,人均GDP排在世界第5名。过去,澳门“一业独大”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如何从“博彩”走向“多元”,一直是澳门社会面临的问题。澳门特区政府聚力攻坚,在既往持续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基础上,2023年编制出台澳门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目标,明确“1+4”产业发展方向,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1+4”中,“1”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4”是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四大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在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区政府系统修订完善博彩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博彩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如今,非博彩行业占澳门GDP比重超过六成,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澳门协和医院开业运营,促进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为澳门高科技发展的硬核实力;蝉联“最佳亚洲会议城市”,标志着澳门在会展业的高标准和软实力得到世界认可……澳门重点产业迈向发展新阶段,经济结构日趋多元稳健。25年来,澳门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局面。“自从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年比一年好。”澳门仁协之友联谊会理事长招银英回忆道,回归前,澳门人最怕家人生病,因为看病难、费用高。小孩出生后,许多家庭无力负担教育费用,导致儿童辍学。如今,澳门民生福利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享受从幼儿园至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银”的现金分享计划,幸福感不断增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失业率超过6%。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回归初期,特区政府提出“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施政方针,将提振经济和促进就业作为重要任务,有效保障本地居民就业。2012年以来,澳门总体失业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总体就业人口月收入中位数由1999年的4920澳门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万澳门元。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回应民生诉求,着力解决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澳门已建成的公共房屋单位数目增加至57117个,95%的社会房屋租户获豁免缴付租金。七成以上居民住在自购物业中,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回归以来,澳门逐渐加大长者医疗方面的福利,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医疗,澳门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9年的77.9岁提高至2023年的83.1岁。”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罗奕龙说。回归后,澳门逐渐形成“政府下单、民间服务”的公益模式。特区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的资助金额,由回归初期的1亿多澳门元增加至2023年逾16亿澳门元,各类社会服务的受惠人次,由回归初期每年8万多人次提升至2023年逾520万人次,社会服务事业迅速发展。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介绍,街坊总会社会服务办公室辖下超过30个服务中心,遍布澳门各地,致力于为不同年龄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回归以来,澳门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说。澳门轻轨横琴线近日开通,从轻轨莲花站上车,2分钟即可到达横琴口岸。“轻轨线路网延伸至横琴口岸,并在横琴口岸与广珠城轨延长线快速换乘,澳门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澳门特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说。15年前,横琴开发因澳门而生。它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3年多来,横琴与澳门“双向奔赴”一体化发展,持续为澳门发展激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从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到澳门轻轨横琴线,随着琴澳两地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强、体制机制“软联通”持续推进,往来两地越发便捷畅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说,两地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澳门起步,在横琴建立研发总部、在深圳设立销售中心、在东莞建立智慧工厂,大湾区给了澳门青年更广阔的创业平台和更多与内地城市交流合作的机会。”甡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创始人萧启东介绍,越来越多澳门创业者在横琴、大湾区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澳门新街坊”是粤澳两地合作建设、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综合民生工程,截至8月底,已被认购超1300户,不少澳门居民搬进新家。随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横琴正吸引越来越多澳门人享受“无感切换”的双城生活。“澳门回归25年,澳门年轻人的视野和梦想,也随着澳门的发展而不断拓宽。横琴粤澳深合区、大湾区,乃至内地其他地方,都可以是澳门青年逐梦的热土。”澳门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张嘉敏说。(本报记者 张 盼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