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游平台地址ku113V.5.60.38官方网站入口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总台记者 赵菁:广交会二期已经进入尾声,相比第一期的“先进制造”,第二期的展览内容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场,我们看到了含“绿”量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足、创新设计强的特点,也感受到了广交会这个平台带来的万商云集的热闹。这一沓纸,来自一家园林用品展区的企业,上面记录了五天来客户的咨询情况,以及有意向签约订单的产品、预计采购数量、采购商名片等。工作人员说,每天展会结束后,他们会统一整理这些登记表,按照采购商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交给公司负责相应区域的业务员持续跟进。据这家参展商介绍,前四天在广交会现场已经签订的意向订单金额已经有几百万美元了,而且在后续交流中,一般还会有新的订单成交。广交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并不限于短短5天展期,也不仅限于展位。比如,推介当地特色产业的大型广告牌,有以省市为单位的,还有不少是以区县开发区、综合试验区等为单位进行推介,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广交会的大平台,展示和宣传自己的特色产业。会场连廊的室外空间也被利用起来,设置了13个产业集群展示区。大多是由当地商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本地特色产业集群的企业抱团参加,集中展示产品。这对于部分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能够降低参展成本,助力当地特色产业打响知名度。而且这些区域都处于逛展的必经之路,同样也吸引不少采购商。第三期的展览会在5月1日正式开展,主题为“美好生活”,重点展出玩具、孕婴童用品、个人护理用具、浴室用品、宠物用品等。广交会素来被誉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汇聚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在广交会平台同竞技、求共赢。广交会不仅是搭建采购商、参展商供需互利的展会,更逐渐成为助力中国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平台。本届广交会二期的展品突出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展出的产品既美观也非常实用。不少企业也借助广交会这个平台来验证他们新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一路走来,广交会如今已成为代表中国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动态风向标”。广交会的日新月异,其背后展现的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作为“买全球 卖全球”的开放型国际贸易平台,广交会吸引了大量境外参展商。在广交会的现场,记者结识了一位来自越南的广交会参展商托尼,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想来中国参加广交会,可直到上一届,自己才如愿以偿。这位“新生”的广交会之旅如何?这一次的收获多不多?在这次广交会二期的进口展区中,不仅能看到很多厨具、瓷器等家居用品,一只手工编织的长颈鹿和一棵编织的椰子树引起记者注意。它们出自一家专门制作手工艺品的越南企业。在广交会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展商更是会拿出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优质产品与其他展商同台竞技。托尼也不甘示弱,拿出了他的新产品,准备在广交会上一显身手。越南参展商 托尼:这个产品,里面用竹子,外面用鸭蛋壳来制作。因此,每件物品在表面和外观上都有非常特殊的感觉。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类别给客户,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材料,客户有更多的选择。展区内人潮涌动,采购商们手提箱包,穿梭于各个区域,为公司物色合适的产品。来到广交会的境外参展商,目光所及不仅是广阔的中国市场,更有遍布新机遇的全球市场。托尼告诉记者,他还会继续参加广交会,并且希望每次的订单量都可以翻番。
酷游平台地址ku113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26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论坛提出,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发挥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论坛还提出,北京市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联动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优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环境。强化科研力量,推动“科研线”“标准线”“产业线”三线融合,增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动能。加强人才培养,适应各类经营主体创新需求,夯实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拓展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国际视野。(中新财经)
酷游平台地址ku1134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保险发展的总体要求、负债端重点任务、投资端重点任务、能力支撑及工作保障等。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这是总局在2022年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重要工作举措,将进一步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保险有力有序发展。2022年1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绿色保险主要按照三部分内容进行统计。第一部分是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保险业务,主要按照保险产品的维度进行统计。第二部分是绿色产业保险业务,主要按照客户的维度进行统计,行业分类主要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设置。第三部分是绿色生活保险业务,主要按照保险产品的维度进行统计。2023年9月份,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了《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相较于此前出台的相关制度,《分类指引》立足具体操作层面,从业务分类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保险公司绿色运营作出规范,有利于行业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绿色保险的内涵及意义,支持行业提升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配置承保、资金、运营资源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配合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2023年12月份,保险业协会又发布了《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保险行业环境、社会与治理信息披露,即ESG信息披露框架和内容的行业自律性文件,有助于引导行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和披露质量。保险业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监管制度和行业自律性文件的出台,保险行业已经初步构建起一套以《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为顶层设计,《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为披露与评估框架,《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和《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为工作指南的制度体系,共同构成了立体式的绿色金融及ESG制度生态,各项制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推动提升保险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和规范化水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保险行业在强化保险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前置风险管控,为投保企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建立“保险保障+防灾减损+科技赋能”的绿色保障理念,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专家指导巡视、关键风险点排查、线上平台远程监控等防灾减损“一揽子”方案。在黑龙江,着眼于森林资源“固碳”能力所带来的碳汇价值,金融监管总局黑龙江监管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拓展森林碳汇保险等创新险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设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双向保障,在大庆、佳木斯、大兴安岭等地先后落地碳汇价值保险、碳汇价格保险、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累计为16万亩森林提供保障1511万元,总保障碳汇量近百万吨,有效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阳光财险黑龙江分公司为大兴安岭呼中、加格达奇地区及领峰保护区、北极村保护区等955万亩森林提供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为塔河、呼中林业局以及绰纳河、多布库尔、岭峰、盘中四个保护区1333万亩森林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并为当地林业企业采购防火运兵车、输水泵等消防设备,有效提升森林碳汇灾害防治能力。两个《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梳理主要上市保险公司近3年的年报数据可以发现,新能源车险业务均保持着高速增长。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从2021年的300多亿元的保费规模,增加到2023年的近千亿元规模,承保车辆从2021年的700多万辆,增加到2023年的2000多万辆,成为财险行业保费增量的重要增长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但与此同时,无论对头部险企还是对中小险企来说,新能源车险业务仍面临保费定价难度大、维修成本高、经营亏损等问题,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还需时日。中国人保的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保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7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新能源车承保数量同比增长57.7%。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方面车险的增长来自于新能源车险的增速;另一方面缘于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高。在这种状况下,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传统车险在发展中也经历了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由高到低的过程,新能源车险遇到的赔付率高、综合成本率高的问题应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例如,新能源车的高科技配置会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出险率。对网约车和私家车执行差异化的条款和费率,也有助于降低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新能源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则会促进车险市场进入新的红利期。两个《指导意见》均提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特点,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在绿色金融方面,中国平安围绕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提供金融资源,包括绿色贷款、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中国平安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平安的绿色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了373亿元,同比增长近49%。此外,中国平安成功落地了全国首单ESG保险及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方面,规模达到1286亿元,同比增长19%。此外,中国平安为建立健全ESG内部管理体系,梳理了指标科学完备、流程清晰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合规经营指标、风险管理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等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中。其中,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键绩效指标表现,已纳入集团高级管理层考核方案。盛新锂能是一家注册在成都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矿采选、基础锂盐和金属锂产品生产和销售。随着绿色能源加速转型,盛新锂能加快了全球范围锂资源布局和锂盐加工产能建设,计划总投资金额3.49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和1万吨碳酸锂的项目。该项目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已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在获知项目投资意向后,为项目量身设计了“海外投资保险+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方案,在解决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同时,还解决了项目中长期融资的信用担保问题,并帮助企业接洽多家融资银行,组成项目贷款银团。项目贷款方案确定后,中国信保全力协调推动相关方出具法律意见、洽谈并签署贷款协议、落实保单出具条件,仅用不到50天就完成所有手续,正式出具了保单。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介绍,2023年中国信保支持绿色贸易和项目规模约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其中,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绿色项目规模近200亿美元,支持绿色贸易规模超过390亿美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力量,保险机构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责无旁贷。据保险业协会会长于华介绍,2022年保险业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600个,69家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9家机构加入了可持续保险或负责任投资原则。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通过调研发现市场主体对绿色保险发展原则、目标任务的认识仍需进一步统一,在推动发展方向、激励约束政策、监督评价体系、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亟需政策引领和支持。下一步,将按照《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的主要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工作,到2027年,绿色保险政策支持体系比较完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风险减量服务与管理机制得到优化,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绿色保险服务模式,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增速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增速,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到2030年,绿色保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明显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保险的满意度、认可度明显提升,绿色保险发展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本报记者 于泳)